無論是MBA或商科碩士,要特別注意不能單看學校整體的狀況,而是要更加看重商學院本身的條件再做選擇,以下是我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身邊親友的想法,大致整理出的選校條件:
- 排名(含專門科系排名):
- 不得不說學校排名確實是最直觀的影響因素,除了名頭好聽外,排名高的學校相對的(應該)會有更好的師資、教學、同儕等等,學生能得到的資源也相對更多
- 如果本身對專業領域較有興趣,建議以該領域的碩士排名做參考 (如ESG、Quant-Heavy的課程)
- 相關排名可參考:
- 名聲:
- 除了排名外,學校的名聲響不響亮也可能會納入重要考量,尤其是考量未來可能會回台工作,在某些情況下,有名的大學也許比排名高的大學更有用 💁♀️
- 像INSEAD、IESE、HEC都是非常厲害的商學院,都是歐洲最頂尖的學校,可惜在台灣的知名度相對沒有那麼高,這部分就要考量未來計畫在哪裡發展 (短期&長期) 再做選擇
- 地點:
- 我們認為地點的選擇對於碩士比起一般大學更加重要,畢竟大部分選擇出國唸MBA或商科碩士的人都是希望未來在職場上能有更好的發展,尤其有考慮在當地就業的人,畢業後的工作機會多寡、附近的企業型態都至關重要
- 每個城市地區的風土民情都不太一樣。如果你造訪過/看過某個影集 (這邊建議還是要了解真正的情況)/有其他各種原因覺得特別喜歡某個城市或學校,或是有親戚朋友在當地,可以考慮申請附近的學校
- 如果個人沒有太大偏好,建議挑選地點較方便、安全性較高、氣候較舒服穩定的地點;無論有沒有財務方面的考量,當地的消費水平也是很重要的參考指標
- 現在很多學校有提供線上的課程,學生不需要到當地,或是一年去個一兩次就可以,其他時間都是遠距上課,這樣可以省下很多麻煩和金錢,對於有家庭、預算或其他考量的申請者是一個很不錯的選項!不過缺點就是沒辦法體驗國外的生活,單看個人需求囉!
- 課程時間:
- 碩士課程通常都在1-2年之間,美國學校MBA和大部分商科碩士都需要兩年,而英國及歐洲大多在一年到一年半,當然這也會因為Full-time或Part-time有所不同
- 時間長的課程能夠學的東西相對多一些,也不會覺得那麼緊湊,更可以多享受國外生活以及和同學建立關係;反之,時間短的課程可以更快速的學習,並且省下不少費用 (不單是學費,還有當學生時無法工作的薪水)
- 應屆人數:
- 這個比較屬於個人喜好,有些人習慣大班制,有些人喜歡小班制;有些人想每天都認識新朋友,有些人希望身邊大部分都是熟面孔
- 人數多的商學院不只能認識的人多,學校的校友也會更多,這都可能是未來能夠提供幫助的人脈 (當然幫助最好是互相才能長久)
- 不過人數少的優勢在於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同學,同學之間的相處也更緊密 (可好可壞?)
- 獎學金/助學金:
- 每間學校的獎學金/助學金制度都不一樣,如果有這方面的需求還是要一個一個去了解,除了學校網站,也可以考慮寫信詢問學校有關的詳細資料,可能會得到網站上沒有的資訊哦!
- 每間學校的獎學金/助學金制度都不一樣,如果有這方面的需求還是要一個一個去了解,除了學校網站,也可以考慮寫信詢問學校有關的詳細資料,可能會得到網站上沒有的資訊哦!
- 校友反饋:
- 這是我們覺得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,網站寫的再多,也比不上親身體驗過的人分享真實經歷,除了能分享網路上找不到的資訊,校友們也能提供一些從申請前到畢業後的各種tips,如面試應對和當地推薦的餐廳等等
- 這是我們覺得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,網站寫的再多,也比不上親身體驗過的人分享真實經歷,除了能分享網路上找不到的資訊,校友們也能提供一些從申請前到畢業後的各種tips,如面試應對和當地推薦的餐廳等等
- 申請資料準備:
- 有些學校給的題目又多又複雜,準備需要很多心力和時間,尤其是排名高的學校通常都會給“特別”的題目好區分學生,也是防止學生丟罐頭論文,這就要先衡量自己的能力並先規劃好時間,以免最後沒準備好草草了事,甚至只能放棄。(我們就有碰過真實案例,前面都準備好了,結果最後一題來不及寫,連送審的機會都沒有 😢。)
- 再次提醒,申請MBA或商科碩士通常都是已經踏入職場的人,有時候要一邊上班、一邊準備考試、一邊構思作文,真的會忙到瘋掉!因此特別建議決定要申請某間學校前一定要確認好需要的資料文件,評估自己是否有能力在時間內完成!
肯定還有很多條件我們沒有列出來,以上只是我們總結出來比較具代表性的選校條件,如果有錯漏歡迎友善指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