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統整了美國和英國MBA的特色和差異,並針對一些特點提出優缺點分析,如果有任何問題或想多了解什麼部分,歡迎來找CU聊聊!
另外,事先申明,每間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不同之處,我們寫的只是根據大多數狀況,或是普遍認知。畢竟我們不可能每間學校都讀過,訪問身邊親友也可能會有偏頗,樣本不一定能代表母體,僅供參考!
先放一個簡易的對照表給大家參考:

美國 US
課程時間:通常為兩年
- 優點:由於時間較長,可以修的課相對更多更廣,也有更多時間可以考慮轉行或思考未來的職業規劃,另外是有更多時間能 MBA 或商學院的同儕教授們建立更深厚的關係,將來很可能會成為重要的資源。
- 缺點:學費和生活費較高,並且要考量長時間沒有收入以及時間成本是否是自己能負擔的。
課程內容:每間學校課程內容不盡相同、各有特色,這邊就不強行概括,但因爲時間比較長,課程內容涵蓋可以更廣更細,並且有比較多實作或實習的機會。
- 優點:可以針對有興趣的科目更深入學習或是找專業教授討論,另外有些學校會提供實習機會並算是課程的一部份,可以獲得在國外的工作經驗。
應屆人數/班級大小:通常較英國的人數多很多,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華頓MBA一屆約有900人、哈佛今年收取超過 1000人、以及哥倫比亞MBA人數超過1300人,並且這些學校每年的招生人數都在不斷增加
- 優點:可以認識更多人,建立更多關係
- 缺點:容易有小團體,另外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人數越多競爭越激烈,例如Career Team提供的一些實習或競賽機會可能會需要跟同學們相互競爭
CU建議:如果偏好人數少一點的MBA可以考慮華盛頓大學Foster School of Business (約120人)、Carnegie Mellon Tepper School of Business (約150人)、南加大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 (約200人)
學校排名/名氣:世界排名普遍較高,台灣人和雇主們對美國的學校更熟悉,對回台找工作更有幫助。
學校選擇:比英國、歐洲、其他任何地方都多很多,畢竟美國是MBA的發明地,世界排名大概超過70%都是美國的學校,因此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和程度選擇適合的學校。
未來工作:一般MBA不屬於Stem Program的範圍,所以只有一年的OPT ,並且美國工作Visa取得不易,由於需要另外付錢並且跑各種程序,很多公司並不是很願意提供Sponsorship,寧願直接採用當地人。不過MBA的這個學位在美國工作市場上普遍更受歡迎,對應徵工作來說算是不錯的加分項。
英國 UK
課程時間:通常為一年
- 優點:學費、生活費、時間成本較低,適合不想離開工作崗位太久或是對未來工作已經有點想法的人,另外也可以考慮和原先任職的公司談留職停薪或是贊助。
- 缺點:學系進度比較趕,才忙完幾個報告就發現時間已經過一半了,並且比較少有實作或實習機會,就算有也是很短期的。
課程內容:重複上述所說,每間學校課程內容不盡相同、各有特色,這邊就不強行概括,但因爲時間比較短,課程內容不會太深入,並且比較少有實作或實習的機會。
- 缺點:英國學制比較僵硬,主要是因為英國普遍對碩士、研究所的想法還是以學術儀就為主,因此課程內容整體比較制式並且以理論為重,不過這部分一直有在改進,更符合商業環境和應用實作。
再次強調,每間商學院課程內容都不同,著重的地方也不一樣,這裡僅是提供大略方向,還是應該根據網站、校友、等多方面的的資訊,深入瞭解每間學校的課程和特色。如劍橋是在每個學期間都有一個project,尤其projects會需要和外面真正的start-ups或大公司合作,也算是很不錯的實作經驗。
應屆人數/班級大小:英國的班級人數通常要小一些,例如劍橋MBA一屆約有200+人、牛津約 300+人、以及倫敦商學院(London Business School)算是英國最大型的MBA,一屆約500人。另外比較特別的是英國當地人比較少念MBA,基本上一屆會有90%以上都是國際學生,並且國籍比起美國更多元,畢竟歐洲大國小國很多,很多人都會想還英國發展。
- 優點:可以和同學建立更緊密的關係,並且幾乎可以認識所有人,整體風氣會比較團結和諧 (當然這個不一定,但因為彼此都互相認識,如果吵架或做壞事就會人盡皆知,因此大家可能會盡量避免衝突,保持表面和平)。
- 缺點:有任何八卦都會人盡皆知😅
學校排名/名氣:除了劍橋牛津,英國還有很多排名很靠前的學校,尤其像倫敦商學院(London Business School)和華威商學院(Warwick Business School)都是非常厲害的學校,可惜台灣人和雇主們可能沒有那麼熟悉。
學校選擇:商學院的選擇比起美國少,但也可以考慮歐洲其他很不錯的商學院,例如 INSEAD、HEC等。
未來工作:英國現在提供畢業生2年的 Graduate visa,並且不限制工作內容,甚至你不工作只想在英國玩兩年也可以。不過如前面提到的,英國的學校在台灣名氣可能不夠響亮,在未來找工作上比較沒有那麼吃香。
CU建議:但未來工作也要考量當地的政經狀況和周圍環境,尤其當全球經濟陷入衰退,不只要思考短期也要考慮長期的發展,以及自己嚮往的產業在哪個地方更合適、有更多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