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關於UC Application這回事 About the UC Application – incl. 題目分析
UC Application System 是9間加州大學分校的共用申請系統,只要填一份通用的資料和文件就可以遞交申請到所選的學校,當然個別學校可能會有另外的要求,但整體來說大大簡化了申請學校的流程和時間。 以下是我們統整出UC Application System的詳細介紹和使用指南: 開放時間: 合作學校: 共有九間學校: 費用收取: 資料準備: 操作流程: 相對Common App來說更容易操作,只要將右方每一個項目的內容填寫完整即可,總共分成8個大項目: Personal Insights 短篇作文: 請根據自己過往的經歷、興趣、以及想申請的科目選擇較適合的題目發揮。 在寫作時可以利用STAR的方式來敘述,讓寫作更有條理更清晰,讀者閱讀起來也更好follow:Situation 情境背景 → Task 任務內容 → Action 實際行動/表現 → Result 結果影響 2022年題目如下,並附上我們的小見解,歡迎來找CU更深入討論及構思寫作題材: 以上資訊分享希望能幫助到正在準備或已經在申請的各位!
-
關於Common App這回事 About the Common App
相信大部分想申請美國大學的學生應該都聽過Common App的大名,基本上Common App就是統整了超過1000間美國大學的申請系統,只要填一份通用的資料和文件就可以遞交申請到所選的學校,當然特別學校可能會有另外的要求,但整體來說大大簡化了申請學校的流程和時間。 以下是我們統整出Common App的詳細介紹和使用指南: *Common App每年八月一日開放申請下一輪入學申請 (如2022年8月開放申請2023年入學),而每間學校截止日期不同,需另外注意時程規劃。 合作學校: 費用收取: 使用介面: 共有五個選單 資料準備: 操作流程: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詢問CU!
-
美國公立 vs 私立大學 US Public vs Private Universities
在台灣普遍似乎都認為公立大學比私立大學好,但美國幾乎是相反,排名前50的大學大多是私立學校,大家耳熟能詳的長春藤名校也全都是私立,而除了排名之外,公立和私立學校還存在著其他差異,因此我們列出了以下幾點有關兩種類型學校不同的地方。 事先申明,在我們看來公立和私立並沒有所謂的好與壞,單看個人的需求、喜好和實際遇見的人事物,排名並不是絕對,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自己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習環境、過程是否開心! Ok,正文開始: 最後強調,以上只是列出大致上的差異,但每間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,不代表一定適用哦!
-
關於申請文件這回事 – 美、加大學 Application Documents for US & CA Undergraduate Programs
以下是申請美國及加拿大大學時需要準備的事項和資料,請留意個別學校可能會有額外要求是我們沒有列出來的,在申請前請自行確認或請CU協助研究! 以上,如果有錯漏歡迎友善指正!
-
關於選商學院這回事 About Business School Selection
無論是MBA或商科碩士,要特別注意不能單看學校整體的狀況,而是要更加看重商學院本身的條件再做選擇,以下是我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身邊親友的想法,大致整理出的選校條件: 肯定還有很多條件我們沒有列出來,以上只是我們總結出來比較具代表性的選校條件,如果有錯漏歡迎友善指正!
-
關於ACT這回事 About the ACT – incl. Tips & Murmur
因為疫情影響,現在很多學校都沒有要求提供考試成績,這也導致報考ACT和SAT的人數越來越少,很可能再過幾年這些考試就會被淘汰掉,然後換成另外一套考試方式或參考標準,那麼這樣我們還有必要寫關於ACT這回事嗎…. 寫還是要寫的,不過這次會小偷懶,重複使用一些上一篇關於SAT提過的內容,像Tips就差不多,畢竟考試就那麼一回事,小撇步也大同小異。 另外再次聲明,雖然網路上已經有很多相關的資訊,但這邊文章會以分享我們本身的理解和實際練習考試後的感想為主,希望能幫助到大家。 *現在很多學校都(包括Ivy Leagues和UC系統)已經不再要求提供SAT或ACT分數,標準化測驗本身就有很多弊端,但它確實也是提供了一個參考依據(先不論公平性),我們通常都還是會建議學生考考看,至少知道自己的成績落點。成績考的不錯當然就是申請的加分項,但考的不太理想那就…在其他地方加強吧! 基本資料: ACT – American College Testing:是在美國和加拿大用作大學本科錄取參考的標準化測驗,目前由同名非營利組織ACT考試委員會(ACT. Inc.)負責組織管理。自從2011年起,報考ACT的學生已經超越SAT的人數。 <以上摘自Wikipedia> 考試時長及題型: ACT已全面電子化,都是用電腦考試! 考試分數: 分數範圍從最低1到36滿分,英文(文法)、數學、閱讀、科學四科皆會有各自的分數,而會以四個科目的平均為最終分數。 寫作同樣最低1到36分滿分。 考試費用 (2022/2023): 該費用含四間大學的成績單寄送,但須在註冊時輸入學校編碼,若要寄送額外的成績單,每份需收取US$16。 有關考試時間和場地我們就不特別列出來,請直接查詢ACT的網站(詳以下連結),以防每年都要更新這篇(多懶)。 考試時間:請點此連結! 考試地點:需要登入並點擊報名才會顯示可供選擇的考場,由於是用電腦考試,因此大部分都是補習班的電腦教室。 乾貨來了!以下是我們對於ACT的理解和一些小撇步分享: 英文 English: 基本上和SAT的寫作語文非常相像,主要考文法和語句/文章通順,整體難度不高,但因為題數比SAT多,平均每題作答時間比較短,這部分就需要多練習,把幾種題型都做熟練。單字部分不難,如果真的碰到不會/不確定的單字也不需要太擔心,連結前後文的意思多少能猜出個大概,即使完全沒頭緒,一個單字通常不會影響到作答。 提高分數小tips: CU碎碎念:這部分題型和改版後的SAT Writing & Language幾乎一模一樣,有前後文幫助理解文章,解題起來也會比較順利。不過總共有75題,就算文章不難,閱讀起來比較沒有障礙,但做到後面還是會滿煩躁的,這部分和SAT算是相反,閱讀的題目反而比較少,文章也稍微淺顯易懂一點。 數學 Math: 考試題目偏理論,題目敘述比較長,另外有些數學名詞(尤其是幾何圖形)要特別記起來。三角函數的題目也比較多,而且ACT沒有提供公式,請自己背起來!另外這部分會有連續題,或者應該說共用題(?),通常就算前面寫錯或寫不出來也不會影響後面作答,所以就算卡住請先選一個最可能/順眼的答案,繼續往下做。 提高分數小tips: CU碎碎念:覺得題目稍微比SAT難一些,而且敘述文字比較多,有時候看久了比較吃力,但數學的難度對大部分台灣學生來說應該都還是能輕鬆駕馭。 閱讀 Reading: 題目涵蓋範圍包含 文學、歷史、社會科學、自然科學、藝術等,題目比較多元,文章整體難度比SAT低一些,而且只有四篇文章,題目也比較少。每篇文章大概會有1-2題考單字(主要考用字的意思,通常不是艱澀的字,而是有多重解釋的單字),其他大部分都是考作者意境、文章風格、連貫性等。 提高分數小tips: CU碎碎念:前面有提到ACT在英文和閱讀的部分和SAT相反,閱讀反而相對容易一些,而且大部分文章都不會太學術性或太枯燥,感覺ACT對閱讀力比較弱的學生友善不少。 科學 Science: 總共有七篇文章 (通常都是敘述性的短篇幅),每篇會有5-7題,題目大致包含分析數據/圖表分析、判斷研究結果、理解論點差異等 (ACT自己的分類是Data Representation, Research Summary, Conflicting Viewpoints)。 題目涵蓋範圍包含…
-
關於SAT這回事 About the SAT – incl. Tips & Murmur
是的,我們今天要來挑戰SAT這個令人頭痛的東西。 雖然網路上已經有很多相關的資訊,但這邊文章會以分享我們本身的理解和實際練習考試後的感想為主,希望能幫助到大家。 *現在很多學校都(包括Ivy Leagues和UC系統)已經不再要求提供SAT或ACT分數,標準化測驗本身就有很多弊端,但它確實也是提供了一個參考依據(先不論公平性),我們通常都還是會建議學生考考看,至少知道自己的成績落點。成績考的不錯當然就是申請的加分項,但考的不太理想那就…在其他地方加強吧! 寫在前面的一些碎碎念:因為正式開始做代辦的關係,不能再用“我覺得”、“我記得”、“印象中”這種說法來傳達資訊,而是得自己做足功課,整理比對各種資料,把最正確、完整的資訊提供給大家。 而由於SAT在2016年進行了大改版,現在的考試形式和我們當年考的非常不同 🤦🏻♀️。我們本來還擔心:完了、不會要重溫高中的惡夢重新準備這煩人的考試吧?!不會吧!幸好試做了幾個practice tests後,發現題型和考試內容還是大同小異,只是把同類題型全部放進同一個考試章節、沒有倒扣、選項從五個減少四個,而且essay幾乎是取消的狀態!研究完差別後忍不住會想,要是我們晚生個幾年多好…. 不過College board 2023年會將SAT電子化,據說是會變得更簡短,看來到時候又得再來好好研究一番。 好的進入主題,來介紹我們的主角SAT! 基本資料: SAT –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:由美國大學委員會(College Board)委託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(ETS)定期舉辦的測驗,和ACT一起並作為美國各大學申請入學的重要參考條件之一。 College Board:成立於1900年的一個美國會員制協會,即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(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,CEEB),由5900多所學校、大專院校和其他教育機構組成。它提供的標準化考試被高等教育機構用來測試學生的學術能力。主要負責SAT、PSAT和AP考試。 ETS –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s:是世界上最大的營利教育測試和評估組織,成立於1947年。開發出了若干種針對K-12以及高等教育的標準化考試,如TOEFL、TOEIC、SAT和GRE。 <以上皆摘自Wikipedia> 考試時長及題型: 共需要3小時(不含休息時間) 考試分數: 分數範圍從最低400到1600滿分,由閱讀和寫作語文為一個大項,佔200-800分,數學兩個部分為一個大項,同樣佔 200-800分,兩個大項的分數相加為總分。 考試費用 (2022/2023): 報名費 US$60 + 台灣(東亞區域)費用 US$53 = US$113該費用含四間大學的成績單寄送,但須在考試後的九日內下訂,若要寄送額外的成績單,每份需收取US$12。 有關考試時間和場地我們就不特別列出來,請直接查詢College Board的網站(詳以下連結),以防每年都要更新這篇(多懶)。 考試時間:請點此連結! 考試地點:請點此連結! (注意有些考試地點會加收費用) 乾貨來了!以下是我們對於SAT的理解和一些小撇步分享: 閱讀 Reading: 一般來說會有 文學、歷史、社會科學、自然科學 這四種文章各1-2篇。…
-
關於選科系這回事 About Major Selection
很多人在申請大學時都會很糾結到底要選什麼科系,甚至大學四年內轉了三次系,或是畢業後的工作和讀的科系完全不相關,選系真的也是個千古難題,以下是我們認為可以幫助大家作選擇的參考方向: 對於還在迷茫的人來說,選科系最好也最有效的辦法還是最老套的,多聽、多看、多了解。而且在我們看來,選科系沒有什麼對錯好壞,關鍵在於你自己怎麼去了解並發揮它的價值! 如果大家有什麼其他想法也歡迎友善提出和討論!
-
關於選校這回事 About School Selection
選校真的是件有趣又困擾的事 🤯,每個人都有各式各樣的考量和喜好,我們整理了自己的經驗和身邊親友、家長的想法,大致整理出了10項選校條件: 肯定還有很多條件我們沒有列出來,以上只是我們總結出來比較具代表性的選校條件,如果有錯漏歡迎友善指正!
-
美加大學申請流程 US & CA Undergraduate Application Timeline
我們統整了有關申請美國及加拿大大學的流程和注意事項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! 1. 若未準備好也不建議太早嘗試考試,除了可能會打擊自信心外,考試次數太多也可能影響學校的錄取考量。 2. 建議在這段期間至少完成第一次考試,知道自己目前的程度並針對弱點加強,也方便開始以考試成績尋找可能的落點學校。另外若第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也不要太灰心,只要之後考試成績進步幅度大也可能變成加分項! 3. ED為Early Decision提早決定錄取,僅能申請一間,且錄取後會強制同意就讀。(有些學校提供和EDI和EDII兩個階段,若EDI沒錄取可以申請其他學校的EDII。)EA為Early Action提早行動錄取,可以申請多間學校且通常不會強制同意就讀,但要注意是否是Restrictive EA(REA)或有其他特殊條件,可能會限制必須就讀或不能申請其他學校。 4. 每間學校Financial aid申請的流程和時間可能不一定,一般都是送交入學申請後的一個月到一個半月內要完成送出,ED& EA同樣適用。(Scholarship通常是和申請送件一起進行。) 5. 美國大學很多都是八月底開學,要提前注意並規劃好機票及各項行前準備。 除以上提到的事項外,還有兩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,第一是保持好在校成績,第二是好好享受高中學生生活! CU提醒:12年級因為申請的準備工作會比較忙、壓力比較大,因此沒有特別列出參與各項活動,但課外活動還是很重要不能忽略,尤其學校會希望看到學生有持續在從事相關的興趣或義工活動。